长大新闻

【湖南日报】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 勇担高校文化育人新使命

发布时间:2023-12-12 作者:杨小云 责任编辑:宣传部 浏览次数: 来源:宣传部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新时代文化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它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国国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也继承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高校是文化建设的主阵地,新时代高校文化建设必须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聚焦高校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勇担高校文化建设新使命,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推进高校文化建设

新时代高校勇担文化建设新使命,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凸显高校文化主题主调,遵循批判继承、学习借鉴、综合创新的文化发展一般规律,筑牢文化主体性,夯实文化自信根基,从文化育人主体、文化传播载体、文化育人环境等方面推进高校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第一,不断提升教师文化素养。育人先育己,教师是高校文化育人的主体,教师的文化素养是关键。新时代高校教师文化素养的提升,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根本遵循,以“两个结合”为抓手,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之“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涵养高校教师文化素养之“泉”,坚持古为今用、守正创新,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牢固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深厚的教育情怀,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提升人文素养,实现专业教育与文化育人相统一。

第二,进一步创新文化传播载体。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激烈,高校作为意识形态重地,必须坚持党建引领,增强文化自觉。要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不断强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体系化研究、学理化阐释,讲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故事。同时,顺应信息化时代趋势,创新文化育人方式和手段,科学完善智慧校园、云上思政、线上线下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文化传播方式,综合赋能,不断提升文化载体的育人功能。

第三,进一步营造文化育人环境。着眼优美自然环境、浓郁人文科技环境,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入手,营造风清气正、四季书香的校风学风,涵养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文化氛围,培育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不断擦亮校园文化符号和品牌。

把成人成才作为教育终极旨归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核心职能,专业成才是高校的重要使命。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为社会培养各类各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与专业成才相比,高校更重要的使命是精神成人。纽曼认为,大学的理想在于把每个学生的精神和品行升华到博雅的高度,即具有完整的人格。国无精神不强,人无精神不立。精神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力量,也是促进个体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动力之源。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亦是人文精神的灯塔,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能在于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核心使命是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引导学生在正确处理身心、人我、家国、天人关系中,不断提升精神境界,以一流素养实现精神成人。

专业成才与精神成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但精神成人比专业成才更为基础,是塑造人格、成人成才的龙头。雅思贝尔斯认为:“教育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成人不仅是个体生物学意义上的成长成熟,更是精神层面的成长成熟,即具有独立的精神和自由的思想,能够很好地处理身与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精神成人最显著的标识在于理想成人,在于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这是精神成人的终极旨归。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也是衡量成人成才的重要标尺。大学时期是理想信念以及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确立的关键时期。因此,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价值观塑造和品格养成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培养德才兼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青年大学生,是新时代高校的职责和使命。

把以文化人作为成人成才的基本途径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文化的功能主要体现为思维培养、人格塑造、价值养成和行为规范等方面。以文化人就是借鉴前人丰富经验来指导后人的言行举止,提高认知、解决困惑,鉴别是非、科学取舍,增进智慧、守正创新,具有内化于心、外化于人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是青年大学生成人成才的摇篮。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以“以文化人”为根基,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育人功能。具体来说,高校文化建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守文化创新的“魂脉”与“根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将其融入高校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行为文化建设之中,使其变成青年大学生日常的行为准则和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不断提升以文化人、立德树人实效,以一流的文化培养一流的人才。(作者系长沙学院党委书记、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市基地研究员)


来源:湖南日报 2023.12.12

链接:https://epaper.voc.com.cn/hnrb/html/2023-12/12/content_1662752.htm?div=-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