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近端午,精彩激烈的龙舟赛在湖南各地纷纷上演,大家的眼光被吸引到了美丽的三湘四水之上。于此同时,《澧水号子》《沅江号子》等船工号子也纷纷在活动上唱响。“端午节划龙舟是国人的传统,能在这些的活动上,听到濒临失传的船工号子,令人振奋不已。”近年来致力于“号子”研究的长沙学院音乐学院院长李巧伟感慨万分。
2024年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常德河街考察调研历史文化街区修复利用。在鸳鸯走马楼观看澧水船工号子展演后,总书记走上前与演出团队亲切交流,叮嘱他们要把曲目传承下去。“船工号子唱了一辈子,没想到还能唱给总书记听!”现年70岁的澧水船工号子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黄苏平激动地说。
据史料记载,澧水船工号子早在明代就已产生并获得初步发展,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了,以反映船工们苦难生活和劳动场面为主题,没有固定的唱本和唱词,大多因时因地因人即兴而起,脱口而出。2006年澧水船工号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湖南水网密布,分为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四大水系,这也是湖南号称三湘四水中,四水的由来。千百年来,依水而生的劳动人民逐渐创造出了独特的“船工号子”,又随着社会的进步,这些曾经响彻三湘四水的号子声逐渐淹没在烟波里,以湘江号子为例,现在已经很难寻觅到传承人的存在。
“作为一名音乐工作者,发掘与保护这些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仁不让。”李巧伟说。从2021年起,李巧伟便带领团队开始了湖湘水系号子的田野调查。几年来,走访了张家界、湘西自治州、怀化、邵阳等地,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号子”的资料。2023年7月,李巧伟和他的团队受怀化市文旅局邀请,参加怀化市第二届铿锵号子山歌擂台赛暨长江流域邀请展演活动。在此次活动中,录制了怀化市八大号子,以及常德市、湘西自治州的两大号子。分别为辰溪茶山号子,沅陵船工号子、拖木号子、车水号子,洪江古商城沅水放排号子,麻阳长河号子、龙船号子,怀化市打铁号子,以及常德的澧水船工号子、湘西州的酉水船工号子等。
采访酉水船工号子传承人曹怀峰(左)。
“在湖南省文旅厅、湖南省社科联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学院近年来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田野调查,寻找各种号子的传承人,并将其录制下来。”李巧伟介绍说,长沙学院音乐学院正在制作一个音乐基因库,其中不仅仅包含了各种船工号子、劳动号子,还有很多濒临失传的山歌、小调等等,让历史的声音,通过现代化的手段进行保存,并逐步进行深入剖析研究,期待他们重新散发灿烂的光芒。
来源:人民日报文创 2024.6.7
链接:https://app.rmrbwc.com/h5/news/contents/de5783018ee548c98a2f06f597850bba?typ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