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指出:“悠久的历史文化、厚重的革命文化、活跃的现代文化,是湖南增强文化软实力的丰富资源和深厚基础。”当下,革命文化以诗词、音乐、戏剧、影视等艺术形式传播,具有深厚的美育内涵,与伟大建党精神紧密关联,其内蕴的理想信念、革命道德和情感价值,是高校开展思政育人的鲜活素材。2023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指出:“将美育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各环节,潜移默化地彰显育人实效,实现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功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科学挖掘和利用革命文化资源,推动革命精神及其物质载体在新时代的传承和传播,对于提升高校美育的效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革命文化充实美育内涵建设。当前,多元文化的渗透以及网络文化的兴起,让高校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饭圈”文化、“后真相”文化、“快餐”文化等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世界。革命文化凝结着无数革命先烈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矢志奋斗的光辉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的历史见证,也是新时代学校宝贵的教育资源。以革命文化充实美育内涵建设,可以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开展。知,是学习革命精神、继承革命意志,知意明理,以挺膺担当的姿态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事业中。情,是挖掘革命文化资源中的道德和情感力量,将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结合,引导青年学子修心、修德、修为。意,是用革命者、建设者们心系天下的忧患意识、实干精神、创新勇气和革命意志,激励青年学子坚定理想,勇敢前行。行,是引导大学生培养实干和创新的行为准则,将革命文化的精神品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以革命文化拓展美育课程建设。打造革命文化学生实践活动品牌。带领学生对湖南革命文化资源进行历史研究和实地调查,寻访亲历者和见证者,厘清革命文化的历史脉络,加强革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研究。构建革命文化艺术鉴赏和创作课程平台。将搜集、整理的研究成果注入高校课程体系建设,开发一系列美育课程。以“革命音乐欣赏”“革命舞剧鉴赏”“革命文化电影品读”为题材,以创作实践为课程任务,探索“理论+实践”的革命文化美育课程。开辟美育“第二课堂”。深入红色主题展馆,创作社科普及数字动画,对革命文化进行挖掘,拓展革命文化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充分用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平台优势、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精心打造一系列符合时代需要、彰显湖湘特色、充满青春气息、引领学生成长的革命文化美育实践课程。
以革命文化拓宽美育路径建设。深化“革命文化+科研”的创新型美育路径。引导学生以革命文化为主题,开展各类科研课题和学术研究,深入探讨革命文化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及其现代意义,激发学生对革命文化研究的浓厚兴趣与执着追求。搭建“革命文化+媒介”的沉浸式美育平台。推动革命文化与音乐、美术、动漫、舞蹈、微电影等艺术实践形式有机结合,以“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新方法,帮助学生浸润式体验革命文化,让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探索“革命文化+社会服务”的美育实践路径。推行美育公益行动,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利用周末和假期时间,对本地的红色人物、红色文物、红色景区、红色场馆等各类有形或无形的革命文化,进行归纳整理和优化整合,尝试进行革命文创产品开发和App设计,让学生将革命文化由理论认知转化为实践认同,并在实践中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作者单位:长沙学院)
来源:湖南日报 2024.06.19
链接:https://h5cgi.voc.com.cn/hnrbdzb/#/detail?kid=1690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