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家璇 余蓉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长远之策必须靠教育、科技、人才。这是历史发展的结论,更是面向未来的必然。
“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在9月9日至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省高校教育工作者纷纷表示,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坚持系统集成、提质增效、改革攻坚、融合创新,为教育改革创新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优化专业,围绕国家需求进行科学布局
时代大潮奔涌向前,高校专业必须围绕国家重点领域、重点产业进行科学布局。
作为一所地方院校,湖南理工学院近年来对接湖南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瞄准岳阳“1376”总体思路,积极融入岳阳市“1+3+X”现代化产业体系,特别是针对湖南万亿现代石化产业等发展,坚持把学科专业建在产业链上。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既是鼓舞,也是鞭策。”湖南理工学院党委书记张国云说,将继续聚焦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做强传统优势学科,做优特色学科,做精适应战略需求学科,布局新兴学科,推动学科优势、人才优势与地方产业优势、区域优势深度融合,切实解决地方的人才和技术需求。
作为紧密对接先进装备制造业的职业院校,近年来,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工程机械等装备制造支柱产业数智化升级需求,针对智能制造紧缺岗位,优化专业设置,推动专业升级,新增了工业互联网技术等专业,与中联重科等企业合作实施了焊接机器人现场工程师、海外服务工程师等人才培养,致力于培养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职业教育优化专业布局,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指明了战略方向。”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李强表示,学校将聚焦湖南工程机械等支柱产业的发展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成长路径。
创新培养,为国家发展输送一流人才
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构建自主培养体系,是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基础支持。
核产业特岗班、特变电创新班、电网创新班……在南华大学,一系列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正如火如荼展开,不仅聚焦于传统优势学科的深化与拓展,还紧跟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们倍感振奋、深受鼓舞。”南华大学教务部部长、国家环境保护核设施退役治理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主任彭国文表示,学校将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医教研协同,探索本研贯通培养,完善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凝聚高质量人才培养合力,形成南华特色的一流本科教育教学新范式,为国家发展输送一流人才。
湖南省马栏山新媒体现代产业学院、国家广电总局马栏山网络视听人才培训基地、7000平方米的全媒体实训大楼……近年来,长沙学院不断深化学科交融、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和校城融通,对接马栏山视频文创园及音视频产业需求,大力培养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质量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指明了方向。”长沙学院党委书记杨小云说,长沙学院将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深入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培养更多高层次、高素质“文化+科技”复合型人才,更好服务湖南文化和教育事业发展,更好对接支撑湖南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为推动现代化新湖南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成果转化,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作为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高校既是科技成果产出的重要源泉,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力量。
近年来,湖南工业大学与地方政府、企业签订科技服务合同1000余项,合同金额超1.5亿元,转化转让专利超300件,创造经济效益150多亿元。2023年,学校与株洲高新区共建的省属高校首家大学科技园“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园”正式开园,首批共10个转化项目入驻,其中“纳米零价铁材料制备及环保应用技术”已正式落地转化,合同金额为500万元。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令人备受鼓舞,也让我们坚定了决心。”湖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刘望表示,将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敢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推动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继续完善产教融合、科创融合机制,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工大力量。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基于企业现实需求,共建6个省部级创新平台及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与多家汽车产业链龙头及创新型企业深度合作,近3年年均合作横向科研项目超50项,联合攻克多项关键核心技术。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催人奋进,作为职业院校,我们一定要坚持面向产业需求,推动产学研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把更多高质量创新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科技处处长沈言锦表示,学校将继续以“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根本导向,以企业技术需求为牵引,以校企合作为路径,推动科研提质增效发展,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来源:新湖南 2024.09.13
链接:https://m.voc.com.cn/xhn/news/202409/20665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