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彭兰教授来我院做学术讲座

发布时间:2023-11-08 责任编辑:admin 

2023年11月7日上午在长沙学院图书馆二楼报告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彭兰教授应邀为我校师生举办了一场专题讲座。讲座主题为《智能传播的图景及挑战》。参加本次讲座的有长沙学院科技处、宣传部的各位领导,长沙学院马栏山新媒体学院党总支书记徐长梅、院长黄柏青、副书记叶佳、副院长荣斌、副院长张乃午,以及马栏山新媒体学院的各位师生。

讲座伊始,彭教授以ChatGPT为例子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当今社会人类应该如何与智能相处、与AI共存?彭教授将本次讲座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我们应该如何去界定智能传播。彭教授引用了周葆华教授的话对“智能传播”进行了解释,简单介绍了与智能传播相关的其它概念,提炼出智能传播的本质:“人(在未来)可能会被无形的塑造”。彭教授也提到了智能传播对社会的各种影响,以及智能传播中的三种人机关系。彭教授以赛博格为例指出人类在了解算法原理后可以反向利用AI,不做AI面前的矮子,要做站在AI肩上的巨人。

随后,彭教授向我们介绍了内容产业的智媒化应用的主要领域,对智能技术在内容生产方面的应用做了一些预测,同时,彭教授也向我们介绍了智能分发的各个进化方向、内容产业格局的变化动向。在让听众对人与机器的能力偏向有了一定了解后,彭教授对开头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回答,人机协同模式中人应该当好机器学习的模板、做好机器的驾驭者、要有自我判断的能力,只有这样,人类才能与更好的智能相处、与AI共存。彭教授认为在信息化时代,人类由以前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变为现在的“人与机器,互为衡量尺度”,用海勒的话来说,就是“机器和人类共同成为了一个二元体系使得他们成为彼此衡量的尺度”。

另外,彭教授也向听众说明了AIGC技术是人机协同的实践,人对媒介技术的驯化体现为四个阶段:占有、物化、融入、转化,阐述了个体与AIGC的相互作用,即双向驯化的过程。所以人类在利用机器的同时,要想不被机器淘汰,人类就应该在机器的新关系中做出角色的调试或转换。人类应了解好机器,并将其利用起来,做站在机器肩上的巨人。

讲座接近尾声,黄柏青院长对这次讲座做了总结,在智能化时代逐步发展的时期,即便有非常大的发展前景,但我们也面临着多重的挑战,彭教授在解决相关问题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为我们参考。最后在提问环节大家积极主动,向彭兰教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并且得到了解答。黄院长强调这是一场学术盛典,听众们受益匪浅。

讲座现场

提问环节

部分师生合影

撰稿:唐丹妮

 摄影:孙文越

初审:刘亚平

复审:张乃午

终审:黄柏青

版权所有:长沙学院马栏山新媒体学院(影视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洪山路98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