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学管理 >> 教学文件 >> 正文
长沙学院关于制订2020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初稿) (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08日 10:32  责任编辑:艺术设计学院  阅读次数: )

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教育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构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体系,提高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根据《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号)以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人才培养总目标及教学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实际,学校决定全面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现就2020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提以下指导性意见。

 

  1.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按照“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的要求,推进“四新”建设和专业、课程“双万计划”建设,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打造“三全育人”新格局,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构建产出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培养应用基础实、实践能力强,具有社会责任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基本原则

(一)德育为先,全面发展

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把立德树人落实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中,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学科、融入专业、融入课程、融入课堂、融入头脑,深入发掘和提炼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政要素和育人功能,实现各门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围绕学生忙起来、教师强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保证基本,注重个性

对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及省级专业综合评价的各项指标以及教育部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专业规范,严把基础质量,增强人才培养的符合度,强化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过程和教学考核等方面的质量要求,提升学业挑战度。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学生个性、特长的健康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允许学生到与我校有合作关系的国内外高校交流学习,或自主选择一定的学习环节与内容,学习成绩经学校认定,可转换成相关课程学分。

(三)对接需求,产教融合

遵循“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主动将专业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相对接,与社会、行业企业共同研究设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按照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反向设计课程体系,选择课程内容。注重与行业企业的紧密结合,引导各专业教师深入行业企业调研、学习、工作,充分把握行业发展现状;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吸收行业企业和相关单位的一线人员参与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科类专业应积极参加工程教育认证,要求所有工科类专业按照参加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和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

(四)强化实践,突出能力

强调实践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重视实践在育人中的独特作用。通过形式多样的专业实践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观察、人际交往、组织协调、社会适应等方面的能力,将专业实践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工学、艺术学、管理学、法学类专业实践教学占总学分(学时)不低于30%;文学、理学类专业实践教学占总学分(学时)不低于25%,同时各专业要确保实践教学比重不低于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专业综合评价和相关专业认证标准规定的最低比例要求。本科生在学期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累计不少于4周,并至少参加1次社会调查,撰写1篇调查报告。

(五)重视创新,服务社会

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思维和能力的培养。积极开设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和具备学科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专业课程,形成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各专业要加快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通过广泛调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根据社会需求及其变化,调整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数量和类别,改善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持之以恒为长沙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三、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

(一)总体培养目标

培养应用基础实、实践能力强,具有社会责任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一般指学生毕业就业5年左右,经过自身学习和行业锻炼,能够达到的目标。各专业要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和学校的总体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与主要用人单位一道科学制定本专业可衡量的培养目标,体现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与优势。

(三)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分为两类,一是我校毕业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需要达到的一般要求;二是我校毕业生在本专业领域所要达到的专业要求。我校毕业生毕业一般要求为:

1.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基础知识(自然科学领域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基础知识社会科学领域学生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基础知识人文学科领域学生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及独立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

3.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备健全心理和健康体魄。具有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及正确的审美情趣,能够自觉抵制各种精神污染,养成美化环境及生活的习惯。弘扬劳动精神,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并开展创造性劳动。

专业要求由各专业根据行业企业需求和专业自身特点自行设定,要求对学生在毕业时所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技术、思维等进行完整、具体的描述。参加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可根据认证的需要,将一般要求和专业要求合并撰写。

四、课程体系及相关基本要求

(一)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必须支撑人才培养目标,达成毕业要求。课程体系的设计要充分吸纳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我校课程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及素质拓展课六大类课程构成,形成“一主线+两平台+多模块”的课程体系。即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为平台,各专业方向设置相应的课程模块。要持续优化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比例结构,加强课程体系整体设计,提高课程建设规划性、系统性,避免随意化、碎片化,坚决杜绝因人设课。鼓励任课教师结合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着力打造一批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长沙学院“金课”深化教学方式改革,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施微课、慕课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运用讨论式、参与式、合作式、研究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探索数字化、智能化的教学倡导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方式推动课堂教学革命。

各类课程的建议比例如下:

课程体系结构

课程类型

内 容

建议比例(占

总学分比例)

公共基础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类课程、高等数学类课程、大学物理类课程、大学计算机类课程、体育、军事理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

25%—35%

专业基础课

各专业基础课程

10%—20%

专业课

必修

各专业专业必修课程(含专业核心课程)

15%—20%

选修

各专业专业选修课程

10%—15%

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

要求修满6学分

3%—4%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含社会实践1学分

15%—20%

素质拓展课

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和技能培训课程、创业基础

3%

(二)基本要求

1.修业时间要求

学制一般为4年,允许学习年限3—6年,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四年的标准学制编制。全学程安排共约155周教育教学活动。

2.学分及教学时数要求

学校对各专业学生毕业所需总学分、实践教学环节所占学分比例提出总体要求,各专业应在许可范围之内做出具体规定。

3.学分计算方法(学分最低单位为0.5学分)

1)理论课教学(含课内实验、实践):按每16~18学时计1学分

2)实践/实验课程、讲座类、听力课程等:按32~36学时计1学分

3)集中性实践环节:思政课实践教学、各类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军事训练等实践教学环节,每1周计1学分;学年论文每篇计1学分社会实践在假期开展,至少提交1篇调查报告,计1学分。

4)体育:每学期计1学分

5)素质拓展课程:按《长沙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教育学分设置规定》(长大发[2013]41号)计算学分,《创业基础》列入素质拓展课程,计2学分

6)军事理论课:36学时,计2学分。

4.毕业总学分

各专业总学分原则上控制在160~170学分之间其中包括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6学分和素质拓展课5学分。各专业的各类课程学分应同时满足国家标准和相关专业认证标准中的最低学分要求。

5.课堂教学总学时、周学时要求

课堂教学总学时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计划学时,含实验课、课内上机等,各专业课堂教学总学时原则上控制在2200~2400学时之间。在周学时安排上,1—4学期每周不超过28学时,5—7学期每周不超过26学时。

6.课程考核与学业评价要求

1)考核主要分为考试、考查两种方式,培养方案中须注明每门课程的主要考核方式,并在课程教学大纲考试大纲中提出具体要求。

2)每学期考试课程门数一般不超过5门。

3)独立设置的实验课和所有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都必须进行单独考核,并单独计算成绩;没有独立设置的实验课实践教学环节,应在课程教学大纲中对实验(实践)教学考核提出具体要求和明确的成绩比例,鼓励教师开展考核方式改革

4)考核成绩的评定采用百分制、五级制两种。

 

 

 

 

 

 

 

五、部分课程教学安排意见

1.思想政治理论课

课程名称

总课时

讲授

实践

学分

周课时

学期安排

考核方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8

36

12

3

3

三或四

考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80

56

24

5

4

三或四

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2

22

10

2

2

一或二

考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48

34

14

3

2/3

一或二

考查

形势与政策

32

32

2

一至八

考查

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非理工类专业第三学期开设,理工类专业第四学期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非理工类专业第四学期开设,理工类专业第三学期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非理工类专业第二学期开设,理工类专业第一学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非理工类专业第一学期开设,理工类专业第二学期开设。

2.军训及军事理论、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劳动教育

课程名称

总课时

讲授

实践

学分

周课时

学期安排

考核方式

入学教育及军训

2

2

考查

军事理论

36

36

2

2

一、二

考查

体育(1

32

2

30

1

2

考查

体育(2

34

2

32

1

2

考查

体育(3

34

2

32

1

2

考查

体育(4

34

2

32

1

2

考查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6

16

1

2

一、二

考查

劳动教育

2

考查

3.就业创新创业类课程

课程名称

总课时

讲授

实践

学分

周课时

学期安排

考核方式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18

14

4

1

2

考查

大学生就业指导

18

16

2

1

2

考查

创业基础

32

24

8

2

2

考查

4.大学英语类课程

课程名称

总课时

讲授

实践

学分

周课时

学期安排

考核方式

大学英语A1

48

48

3

4

考试

大学英语A2

56

56

3.5

4

考试

大学英语A3

56

56

3.5

4

考试

大学英语B1

48

48

3

4

考试

大学英语B2

56

56

3.5

4

考试

大学英语B3

32

32

2

2

考试

大学英语限选系列(每门)

32

32

2

2

考试

大学英语任选系列(每门)

16

16

1

2

每学期

考查

非艺术类、英语类专业学生修读《大学英语A》课程10学分,英语限选系列课程2学分,共计12学分。第二学期起部分学生可参加CET-4考试。

艺术类学生修读《大学英语B》课程8.5学分,英语限选系列课程2学分,共计10.5学分。学生应参加英语应用能力A级考试。

针对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开设《大学英语任选系列》课程,学分可计入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学分。

5.大学计算机类课程

课程名称

总课时

讲授

实践

学分

周课时

学期安排

考核方式

大学计算机基础A(理工类)

40

20

20

2.5

4

考试

大学计算机基础B(非理工类)

48

28

20

3

4

考试

C语言程序设计

72

40

32

4.5

4

考试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64

38

26

4

4

考试

办公软件高级应用

64

38

26

4

4

考试

6.高等数学类课程

课程名称

总课时

讲授

实践

学分

周课时

学期安排

考核方式

高等数学(1

80

80

5

6

考试

高等数学(2

88

88

5.5

6

考试

经济数学(1

64

64

4

考试

经济数学(2

64

64

4

考试

经济数学(3

48

48

3

3

考试

线性代数

40

40

2.5

3

考试

积分变换

24

24

1.5

2

考查

概率论

24

24

1.5

2

考查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48

48

3

3

考试

积分变换与复变函数

48

48

3

3

三或四

考试

7.大学物理类课程

课程名称

总课时

讲授

实践

学分

周课时

学期安排

考核方式

大学物理A

112

112

7

4/4

二、三

考试

大学物理B

64

64

4

4

二或三

考试

物理实验A

40

40

2.5

3

二、三

考查

物理实验B

24

24

1.5

2

二或三

考查

8.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

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是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程,要求学生修满6学分,课程分设:A人文与社会科学;B数学与自然科学;C新兴科学、交叉科学、综合科学;D艺术修养与艺术鉴赏四类课程。要求非艺术类专业学生选修D类课程不少于2学分。《大学生学习指导》旨在使学生了解大学学习的要求和特点,掌握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是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构成内容,原则上要求全体新生修读。

 


六、专业培养方案的总体结构

1.人才培养方案名称:XXXX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专业代码: XXXXXXX

3.执笔人: (一般为专业教研室主任)

4.审核人: (一般为院长)

5.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毕业就业5年左右,经过自身学习和行业锻炼,能达到下列目标:

培养目标1

培养目标2

培养目标3

……

 

6.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分为一般毕业要求和专业毕业要求:

1一般要求(详见“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

……

(4)专业毕业要求1(通过对行业企业深度调研,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逐条确定本专业毕业要求)

(5)专业毕业要求2

……


培养目标实现矩阵的关系

(表明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持情况,请选)

毕业要求

培养目标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目标4

……

1. 毕业要求1

2. 毕业要求2

3. 毕业要求3

……

毕业要求实现矩阵

(表明课程设置对毕业要求的支持情况,请选)

课程名称

是否专业核心课程

XXX专业毕业要求

(1)

(2)

(3)

(4)

(5)

(6)

(7)

(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军事理论

……

……

7.学制与学位

制:四年(允许修业年限为三至六年)

授予学位:应明确授予一种学位

8.毕业资格与学位授予要求

本专业学生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学习,修满XX学分,毕业设计(论文)合格,准予毕业。具备上述条件,且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有关规定的,可授予XX学士学位。

9.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统计表

1)理论课程学分分配表

课程类别

学时

学分

百分比(%

(占课内学分比例)

备注

公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必修

专业课选修

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

(2)实践课程学分分配表

类别

学时

学分

百分比(%

(占总学分比例)

备注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含军训

理论课程中的实践教学部分

独立设置的实验课

素质拓展课

合计

说明:素质拓展课按《长沙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教育学分设置规定》(长大发[2013]41号)计算学分。

10.主干学科、专业核心课程及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安排

1主干学科:明确1—3个主干学科;

(2)专业核心课程:12左右(参照教育部2012版本科专业目录及基本要求);

(3)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思政课实践教学、各类实习、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设计(论文)等。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省级二等奖以上(含省级二等奖)的,经学生本人提出,(部)和教务处组织认定,可替代毕业设计(论文)学分。

11.教学进程安排

1总周数分配表

学期

项目

入学教育

及军训

理论

教学

课程

设计

实习

考试

毕业设计

(论文)

本期

周数

2

2

2

2

2

2

2

2

总计

说明:

1实习主要分为以下几类:认识实习、课程实习、金工实习、专业实习、生产实习、教育实习、毕业实习等。

2建议生产实习安排在五、六、七学期;教育实习安排在第七学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八学期。

3社会实践(含社会调查)由学生工作部(处)、团委和各部安排,建议在第二学期或第四学期结束后的暑假进行。

(2)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安排

序号

名称

课程编号

学期

周数

学分

备注

1

入学教育及军训

2

2

2

认识实习

3

专业实习

4

课程设计

5

思政课实践教学

6

社会实践

1

假期进行

……

实训

毕业实习

毕业设计(论文)

总计

说明:各专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的具体名称。

 

(3)理论课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安排填写了部分内容,供参考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课程

编号

课程学时

各学期周教学学时分配

考核

方式

公共基础课

必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48

36

12

考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5

80

56

24

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32

22

10

考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48

34

14

考查

形势与政策

2

32

32

考查

大学英语A(123

10

160

160

考试

大学英语限选系列

2

32

32

考试

大学计算机基础A

2.5

40

20

20

军事理论

1

16

16

考查

体   育

4

134

8

126

考查

大学生职业发展生涯规划

1

18

16

2

考查

大学生就业指导

1

18

16

2

考查

劳动教育

2

考查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

16

16

考查

小计

专业基础课

修课

小计

专业课

必修课

小计

选修课︵

限选︶

方向1

方向2

小计

专业课

选修课

任选︶

小计

专业任选课应修学时/学分

选修

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

6

96

96

小计

合计

注:按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制定的培养方案,在课程的性质及学时、学分的设置与执行上应遵循本指导性意见的规定,但培养方案的格式可根据认证要求灵活调整。

关闭

Baidu
map